2010年5月3日

名媛教育-An Education


我不知道他人的少女時代長成怎樣,不過我確實如同片中女主角,在少女時期幻想著自己在成年之後可以移居法國,幻想自己手夾香煙,喝黑咖啡,聽法國香頌,穿黑色靚裝,鎮日與心愛男人,無止無盡聊音樂聊電影聊文學聊藝術,這樣才叫做活得精采,這樣便是愉快自在。

後來,當然我長大了,長大到足以清楚,上述那些種種的不可得,不是因為現實磨掉夢想,而是清楚什麼才真正叫做「夢想」,而什麼...只不過是「幻想」。那些自以為成熟,自以為追求自我的「種種設定」其實內涵膚淺得相當可笑。

可,我同時以為,青春特有的勇敢與魯莽,青春心靈的純粹與瘋狂,本屬自然與珍貴的情操,本該使我們在長大之後回想起來,感到自己當時是「可愛」多於「可笑」的,如此才不致於不忍猝睹那份其實很深的傷感。

然而可惜,這部影片確確實實只是讓我感到「年輕多麼可笑」而非「可愛」。當我看著影片,把年輕時的「傻」演了一回,結局甚至來個回歸正途的安排,彷彿就像有人拿著殺蟲劑朝著我的腦子趕盡殺絕所有的感觸一般,草草殺光所有該有的餘韻與心理原本該被揚起的騷動。
對於「在少女時期愛上年長男人」這樣的故事,確實讓曾擁有雷同經歷的我來說,對這部影片有著更多期待。只可惜影片看完了,我只能說「女主角的確演出精采,氣質極為靈氣漂亮」難怪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這樣罷了。

片中自在浪漫甚而奢華的光影片段,確實也就像年輕時腦海裡曾幻想出現的場景一般,如夢般地不真實,如眾多描繪浪漫愛情與美好人生的電影一樣,簡直就想叫人喚它為「幻想的標準樣板」。到底影片的重點擺在哪裡?是不是這樣一場「美侖美奐,賞心悅目」就夠描繪青春時亟欲轉大人的心理複雜?

在追求理想生活與成長必經的哀愁之中,那些因第一次以為自己懂愛,卻也徹底受傷,被自己隱晦起來的情緒;那些以為自己夠成熟,卻在後來了解自己如何自欺與自圓其說,進而被引導而成的世故個性,實在無法可以如本片尾聲所呈現「一切當做沒發生過」那樣草率交代,並且輕易抹消與定義它的.....

面對青春之墳,我會做的不是選擇「埋葬且遺忘」;面對成長之傷,我想擁有的珍貴情操是「無悔」而不是「無感」。而這些在這部影片裡,我無法看到。
PS:本片另一個分線講述到父母對於教育的標準不一,幾場父女對手戲上,在我認為反倒成為本片亮點,可惜因非屬本片主題,所以也不夠深入就是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